本报讯 (记者 严顺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决策部署,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福建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7月31日向福建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督察组组长贾治邦、副组长翟青出席会议并通报督察意见,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作表态发言,省长于伟国主持会议。督察组有关人员,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近年来,福建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时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并巩固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全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一季一督查”机制,每季度在省政府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上通报环境问题,进一步夯实环保责任。
大力开展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开展重点生态区域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深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2013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8万亩。长汀县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民心工程,通过多年努力,使过去的“火焰山”变成“花果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百姓富裕,创造了“长汀经验”。
加强环境整治和监管,出台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4年以来累计关闭拆除禁养区养殖场,以及可养区不达标养猪场14万家。提前完成火电、水泥、钢铁和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工业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率先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环保督察和执法,对龙岩、泉州、宁德等地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2015年以来累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60起,初步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经过努力,福建省环境质量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2016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占比96.5%;9个设区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4%,细颗粒物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
福建省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严肃查处群众举报环境问题并向社会公开。截至6月底,督察组交办的4903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5368起,立案处罚1763家,罚款5284.6万元;立案侦查54件,拘留31人;约谈991人,问责444人。
督察指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环保工作力度和成效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不够。福建省一些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盲目乐观,对当地明显存在的生态破坏、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城市脏乱差等问题缺乏基本认识。还有一些同志把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归于历史欠账,把长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既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去研究、去解决。对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往往等到上级督办或媒体曝光才下力气解决。对保护优先的理念落实不够,省政府在批准厦门、宁德、莆田3市海洋功能区划时,增加开发性用海面积累计达到3068公顷,与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的有关要求相违背。国家要求2015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但2016年莆田市政府仍然出台“无检查周”和“下限执行处罚”等“土政策”;南平市建阳区不仅没有清理旧的“土政策”,2016年还连续出台3个阻碍环境执法的“新文件”;泉州石狮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召开专题会议,责令市环境保护局撤销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助长了企业违法行为。一些部门工作推进不实。省经信委对铸造企业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工作推进落实不到位,三明市大田县26家铸造企业建有28座炼铁土炉、13座炼铁高炉、2座矿热炉,均属应淘汰的落后设备,但未采取措施推动当地政府淘汰关停到位。现场督察时,仍有19家铸造企业正在生产,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福建省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应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平潭等6市1区,并实施一级A排放标准,但省环保厅、住建厅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仅对厦门、平潭和晋江、石狮、东山等1市1区3县作为近岸海域汇水区,提出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福建省水利厅对水电开发造成的减水断流问题推动解决不力,全省5026座引水式水电站,大部分没有生态流量下泄设施。
二是部分海洋和生态敏感区保护不力。2010年以来,福建省累计审批填海项目382宗,使用近岸海域9062公顷,侵占部分沿海湿地。2016年11月,国务院明确,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需“先补后占、占补平衡”,但2016年12月以来,省海洋与渔业厅陆续审批16宗用海项目,共计占用湿地284.45公顷,只占未补。福建省超规划养殖问题普遍,造成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宁德市三沙湾规划养殖面积1.32万公顷,实际养殖面积1.65万公顷,禁养区仍有348公顷网箱养殖和5010公顷藻类养殖没有清退。福州连江县近海规划养殖面积6651公顷,到2016年底实际养殖面积2.24万公顷,造成养殖区水质恶化,三类水质比例由2014年的39.4%下降到2016年的35%,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由2014年的49.1%上升到60.4%。特别是一些海洋保护区违规养殖问题突出。泉州市政府违规批准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海水养殖,养殖面积88公顷。漳州市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也存在海水养殖,且2013年以来养殖面积仍在扩大。宁德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以来,围海养殖造成保护区湿地面积减少近170公顷,局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另外,福建省林业厅在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后陆续批复占用5块、共计19.8公顷林地用于采矿。截至督察时,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和爱烁硅砂有限公司3处矿区仍在开采,生态破坏面积11.7公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多次为其违规核发采矿证。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福州市污水收集管网严重不足,支管接管不到位区域达78平方公里,占到城区总面积的34.4%,大量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据测算,福州市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66%,每天约22.7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城市内河,金港河、龙津河、洋洽河和茶园河等城市内河垃圾、淤泥和油污漂浮水面,河水呈现墨色,黑臭严重。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50%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溪流直排大海,监测数据显示,全岛36条入海溪流中,34条为劣Ⅴ类水体。还有一些地区由于污水管网不配套,导致污水处理厂长期“晒太阳”,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生活污水处理厂于2014年建成投运,但由于配套管网没有贯通,投资区生活污水长期直排洪岱港,污水处理厂只得抽取河水处理,清水进、清水出。莆田市涵江区江口污水处理厂、莆田仙游县第一和第二污水处理厂等,由于配套管网不到位等原因,均没有发挥治污作用,周边水环境污染突出。国家要求加快存量生活垃圾处置,对此省住建厅虽然作了部署,但抓落实不够。截至督察时,全省县级及以上地区仍有49个非正规垃圾堆场,存量垃圾1651万吨,环境污染和风险较大。乡镇在用简易垃圾填埋场和焖烧炉等设施共483个,无渗滤液处理设施,无废气治理设施,污染问题突出。全省县级及以上地区53个垃圾填埋场中,8个未建设渗滤液处置设施,16个渗滤液超标排放。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长期违规堆存污泥,堆存量达51.8万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该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未作防渗,实为渗坑,环境隐患突出。三明市尤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标排放,现场监测,排放的渗滤液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684毫克/升。
四是一些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跨界河流梧垵溪长期污染严重,泉州市政府虽组织晋江、石狮两市开展整治,但工作不力,梧垵溪晋江段每天仍有约5600吨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福州长乐市金峰镇莲柄港河沿岸污水直排,垃圾顺坡倾倒,河水发黑发臭,采样监测化学需氧量192毫克/升、氨氮38.6毫克/升、总磷1.12毫克/升,分别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3.8倍、18.3倍和1.8倍。福州闽侯县福丰生态农业公司和华阳农牧公司均为生猪养殖企业,由于粪污处理设施简陋,大量污水积于渗坑,污水长期直排环境,群众反映强烈。宁德古田县166家石材加工企业应于2016年底全部关停转产,但至督察时仅停产12家。泉州市仍有191家石材企业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135家未建污染治理设施。宁德福鼎白琳石板材工业园入海排污口悬浮物浓度常年超标;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村村都有石材厂,设施简陋,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督察要求,福建省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地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海洋和生态敏感区保护,坚决遏制违法占用滨海湿地行为,及时清理违法海水养殖,加大违法采矿打击力度。要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督察强调,福建省应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和督察反馈意见,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
督察组还对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已按有关规定移交福建省委、省政府处理。